記得在政大的時候曾選修中山學說這門課,老師曾提到「福利國家」這個名詞,例如美國、英國、瑞典等國都是屬於這一類的國家,他們的特色是福利政策相當完備,可以說是從搖籃到墳墓無所不包,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民眾需要負擔相當高稅賦,以美國為例,百分之四十的稅賦比例相當常見。原本我以為我是一個外國的留學生,既不在美國賺錢也不在美國繳稅,這些福利和我應該沒有多大的關係,直到最近才感受到身處在福利國家的幸福。
在到美國之前就有朋友提醒我們不要忘了去申請低收入戶的證明,美國對於低收入戶有不少福利,尤其是對於婦女和小孩的照顧。最近再度有朋友提到了WIC計畫,基於省錢的考量和幾分的好奇心,我依照朋友所提示的關鍵字在網路上找到了WIC 計畫。WIC是Women 、Infants and Children (即婦女、嬰兒和孩童)的縮寫,是一項美國全國性的婦幼營養補助計劃,其英文全名為Special Supplemental Nutrition Program for Women, Infants and Children 。這個計劃的目的在為低收入家庭的母親和嬰幼兒提供營養補助,參與者的家庭收入和個人營養狀況是被審核的基本條件。凡是懷孕的婦女、新近分娩的新媽媽、餵母乳的母親、新生嬰兒及未滿五歲的幼童,不論身份、職業和國籍,只要家庭收入低於合格標準,都是 WIC 計劃的服務對象。 WIC 低收入標準見下表:
根據網路上的資訊,我找到我住家所屬的Cambridge/Somerville地區的WIC辦公室,或許是因為我的口音顯然是華人,他們幫我連絡了一位華裔的工作人員,在約好時間之後,我們全家三口一同前往當地的WIC辦公室。意外的是,這名工作人員也是從台灣來的,她說好久沒有在WIC看到台灣人了,並且很親切地為我們核對各種必要的文件,這時候心裡只覺得我們真是太幸運了!在通過文件審核之後,接下來就是幫小孩量身高和體重,而且以後還要補一份血液的檢查報告,包括血液的血紅素和含鉛指數,這些資料都用來幫助WIC人員確認小孩的營養和健康狀況,之後他們還為我們作免費的營養諮詢,並告訴我們如何使用WIC支票券來換取特定免費的營養食物。WIC支票券可以換取的食物因對象而不同,我們二歲的女兒領到的是三個月份的支票券,每週可以換一加侖的牛奶、幾十盎司的起司、百分之百純果汁、花生醬和麥片。
WIC的制度讓我對美國的福利政策和人權觀念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在WIC辦公室的桌上有一塊立牌上面寫著:「如果你知道有人三餐不濟,請告訴我們!」或許這項政策的初衷在於扶弱濟貧並增強國力,讓在美國的新生兒可以得到妥善的照顧,但是人權的考量讓這項政策並不侷限於繳稅的美國人,而是每一個居住在美國土地上的本國和外國人,或許這就是福利國家的寫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