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因州素來以產龍蝦出名,口感號稱全美之冠,這次的緬因之旅中自然少不了便宜又大碗的龍蝦大餐,為了比較各種龍蝦種類和料理方式的口感差異,我們用實驗的心態在不同地點採集了三種龍蝦的料理,用我們的味蕾親自體驗箇中的滋味。在分享食記之前,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龍蝦的生態。龍蝦的成長需要換殼,在龍蝦出生的頭一年,它將經歷10次換殼,之後大約每年換殼一次直到成熟,成熟的龍蝦可能每三年只換殼一次。 龍蝦長到1磅重需要六至八年的時間。新換的蝦殼又薄又軟,顏色也比較淺,換新殼之後的龍蝦會吸收水份讓自己的身體迅速地變大,外殼也會逐漸硬化,直到三至七天後完全硬化後就不再增大,需要等到下次脫殼時方能再次增長。因為軟殼龍蝦吸收了較多的水份,烹煮後容易縮水而且肉質比較不堅靭,因此口味和營養成份都不及硬殼龍蝦,價格也比硬殼龍蝦便宜。龍蝦的蛋白質含量為18.9%,高於大多數的淡水及海水魚蝦,它的氨基酸的組成比肉類更好,脂肪的含量只有0.8%,比雞鴨牛羊的脂肪含量還低很多,而且其脂肪大多是由人體所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因此龍蝦經常成為希望節食的美食者最愛,惟膽固醇的含量較高,有高血脂的患者不能多吃。
首先,我們在波士頓市區的超市中買了二隻軟殼龍蝦,請生鮮部的服務人員用微波爐幫我們煮熟,這是大部份在美國生活的人都曾經有過的經驗,在美國許多大型生鮮超市都有販賣活龍蝦,由於這些龍蝦已經離開海水一陣子被養在水缸裡,活動力已經大幅降低,肉質的堅靭度和甜度都沒有剛抓起來的生猛龍蝦來的優質,尤其是龍蝦的大螯往往用橡皮筋綁住,在高溫加熱下容易釋放出有毒的氣味和毒素,不但會影響龍蝦的美味,把溶解出來的塑膠成份吃到肚子裡對於身體的影響恐怕不亞於吃下塑化劑,因此在超市買的龍蝦還是帶回家拿下橡皮筋再料理比較安全。
我們到達阿卡迪亞國家公園之後,又進行了第二次的龍蝦料理實驗,這次是在巴爾港的超市裡買軟殼龍蝦,然後在渡假小木屋裡放在滾開的熱水中烹煮,大概是距離龍蝦原產地很近的緣故,這裡的龍蝦真是又便宜又新鮮,軟殼龍蝦一磅只要五美金左右,與先前波士頓超市的龍蝦相較之下便宜許多,但因為直接放到沸水中烹煮,造成龍蝦體內的鹽份流失,因而喪失了一部份龍蝦的原味,難怪許多料理食譜都建議要在滾水中加入海鹽才能保住龍蝦的原汁原味。
在離開阿卡迪亞國家公園之前,我們又到知名的Trenton Bridge餐廳品嚐專家煮出來的龍蝦,這家餐廳以海水鍋煮龍蝦聞名,由於是此行最後一次龍蝦大餐,我們點了二隻超過二磅的超大硬殼龍蝦,店家在我們面前秤重估價之後,把兩隻大龍蝦放進一個網子裡,接著就拿到外頭熱滾滾的沸騰海水裡煮,號碼牌露在外頭,時間到了服務人員將整袋拿出來包裝後叫號碼,爐底燒的木頭散發出香氣和海水鍋中帶有龍蝦味道的蒸氣籠罩著灶台,讓在一旁觀賞的我們無不食指大動。果然專家煮出來的就是不一樣,硬殼龍蝦果然比軟殼龍蝦的口味要甜美許多,海水也著實將龍蝦的原汁原味封在蝦殼之中,此刻”將太的壽司”中的一句話在我的腦海中浮現:我感覺到龍蝦正在我的口中鮮活地跳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