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再去了一次曼谷,機場的出入境方式,變得較為簡單與方便,特別是出境,不像去年那樣耗時。 這次去泰國,發現很多路樹都開滿黃花,仔細一看,就是我們所稱的阿勃勒,詢問過當地的導遊才知那是泰國的國花,我心裡浮上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何選阿勃勒為國花呢…
事實上,許多國家的國花,都讓我覺得驚呀! 高棉的雞蛋花、香港的洋紫荊、關島之花九重葛等等……
看來看去還是我們的梅花較特別!
在台灣,4~6月也是阿勃勒盛開的季節,有許多的地方都有著不同的賞花活動,事實上阿勃勒艷黃的花色,開滿整條馬路的街景,真的比得上櫻花的漂亮。
這個位於觸口往阿里山方向的原民故鄉,是鄒族居住的河谷,高度約500公尺,以保護鯝魚維護生態聞名台灣,現在他們的故事也流傳到中國,因為中國來的遊客,如果上不了阿里山,就以此為行程中的阿里山,替代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去看神木或櫻花。
每年到達娜伊谷,它的河谷就會不一樣,每次颱風過後,來自山上的泥水,就會改變河谷的面貌,遊客到達娜伊谷通常只走過吊橋,就回程了。 這次我特別走了達娜伊谷步道,總長約600公尺左右,由吊橋算起到另一個往河谷出口,另一出口出來可以去看鯝魚,它是一個迴路的步道,也可從看鯝魚的河谷往吊橋的方向走,我建議由河谷鯝魚那個入口進由吊橋那個出口出,走起來比較不累,而且可以看到不同的山景。
春天在達娜伊谷的步道上,會有許多的鳥叫聲,由於走此步道的遊客稀少,可以錄下不同的鳥鳴聲,在接近巨石岩步道的地方,會有一塊非常寬廣的平台地,看起來似乎是鄒族人的農作區,只是現在呈現綠草和灌木而已,但田地的邊緣有個癈棄的農具,所以我才會猜這裡以前是農場。
這裡的溪谷都是濁水溪的上流,山系則屬於阿里山系,有些地段看起來像是峽谷地形,在此除了到溪谷泡脚外,還可品嚐當地的原民食物,烤魚和烤肉,另外就是小米酒,我試喝了小米酒,發現比較酸,不過味道也不錯。另一項重點是看表演,融合了現代與傳統的表演,絶對適合不熟悉原民文化的遊客欣賞,或是不想陡步到河谷的遊客。
這次最大的發現是,此時桐花已開並落在地上,苖栗的桐花大都在5月才開,但達娜伊谷的桐花卻是現下開花,這些桐樹連歩道都有,但不知是人為哉種的還是自然生成的。